这个秋天,一档关于“胚胎归属权”争议以及“失独”问题的电影即将上映,最近该电影发布了预告片,立刻在社交媒体引发了观众的热议
在预告中,影片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妻在离婚冷静期中,分别以律师和医生的身份参与了一桩关于一枚冷冻胚胎的家庭纠纷的案件,结识了案件的原告和被告,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
女性面对催婚下的“怒吼”
看似一场“闹剧”的官司,实际上却暴露了多个家庭的痛苦。首先是这对中年夫妻因为生育问题导致婚姻破裂,源于女性在备孕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来自公婆的善意提醒、隐含的期待几乎是每个已婚女性不可避免的经历:“多吃点,这样对身体好”、“都两年多了,怎么还没有消息呢?”“我认识个好中医,他对怀孕很有帮助”……这一切让女性逐渐陷入焦虑,仿佛不孕的原因全然归咎于自己。而另一边,丈夫面对验孕试纸时那闪现的期待目光,更是加重了女性内心的沉重感。几乎每个家庭成员似乎都成了推动女性成为“母亲”的一股无形力量。然而,在这场备孕的过程中,鲜少有人会去质疑男性的生育能力,比如“爸爸的精子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呢?”同样的,也很少有人会站出来说一句:“其实不生孩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从“孕”到“生”再到“育”,女性常常承担了过多的责任与压力,而这一切往往被默认为天经地义。
正如电影预告中女主角愤怒的表达:“我只是讨厌那种觉得生育是女人的责任。”这一句吼出的话,正是无数在备孕道路上挣扎的女性心中被淹没的呐喊。
胚胎的归属权
在预告中,这对中年夫妻被卷入的则是另一个家庭关于胚胎的纠纷。一对小夫妻在做完试管成功后,他们意外遭遇变故,只留下了一枚冷冻胚胎。男方的父亲无法接受儿子的离世及儿媳变成植物人的事实,这枚胚胎成为他唯一的寄托,他与亲家为了争夺这枚胚胎的归属权走上了法庭
随着科技的发展,胚胎归属权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法律和伦理问题。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使得胚胎可以在实验室中培育并冷冻保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胚胎的归属权到底属于谁?夫妻一旦离婚或者发生意外,这些胚胎应该如何处理?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难题。智特医疗查询了下,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对冷冻胚胎的法律归属权作出明确规定,但是,根据一些司法实践案例,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例如,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案件中,法院判决解除了原告夫妇与医院之间的医疗服务合同,并要求医院向夫妇返还8枚冷冻胚胎,认定夫妇对这些胚胎拥有所有权。此外,法院在裁判时会考虑伦理、情感、特殊利益保护等因素,以确定胚胎的监管权和处置权的归属。在另一起案例中,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二审中认为,胚胎具有潜在的生命特质,含有双方父母遗传信息,因此双方父母与涉案胚胎具有生命伦理上的密切关联性。法院最终判决双方父母共同享有监管权和处置权
法院最终判决双方父母共同享有监管权和处置权
在美国,虽然美国试管婴儿(IVF USA)技术广泛应用,但胚胎归属权的争议案件也屡见不鲜。由于法律在不同州之间存在差异,法院在判决时往往需要平衡双方的利益以及对未来生命的潜在影响。在一些案例中,法院可能会将胚胎判给希望继续妊娠的一方,但在另一些情况下,法院则可能会尊重另一方不愿生育的意愿。
在辅助生殖领域,智特医疗深耕多年,为很多家庭提供专业的辅助生殖服务,帮助他们实现生育梦想。同时,智特医疗也会持续关注辅助生殖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从公布的预告片来看,这部电影大咖云集,台词犀利而真实,将女性在催生、备孕、乃至受精卵归属上的种种困境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我们期待这部电影的正式上映,相信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与反思。
图片综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