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孕妇,特别是在怀孕中晚期的时候,会发生难以忍受的皮肤瘙痒,开始时是手掌、脚掌、脐周,然后蔓延到四肢、躯干、面部。瘙痒的症状会不断加剧,夜里比白天还严重,有时会因瘙痒而无法正常睡眠。有些人,在瘙痒开始2到4周后,还会出现黄疸,同时,会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这种情况,往往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所致。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孕妇常见的原发性肝病,特别是在高龄产妇中更多出现,此外,相关研究也证实,这种疾病和种族有一定相关性,在亚洲人中发病率较高。肝内胆汁淤积是胆汁流出受阻或减少引起的,因为肝脏中会持续产生胆红素,这便会使胆红素随血流淤积在皮肤,带来瘙痒。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会对母婴带来哪些影响?应该如何应对呢?跟随测验内容来找答案吧。
A胆汁淤积是小毛病,不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B胆汁淤积只是皮肤痒一点,不会给孕妇带来其他风险
C诊断胆汗淤积需要监测胆汁酸水平
D胆汗淤积症没有治疗药物
妊娠期肝内胆汗淤积症有导致围产儿死亡率增加的风险,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多数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在妊娠30周左右发生,孕妇出现黄疸也会在分娩后1到2周内消退,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孕妇会伴随出现维生素K等相关凝血因子缺乏,从而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孕妇如果出现没有明确原因的皮肤瘙痒,应该及时测定动态的胆汁酸水平,并进行医疗随访,在1到2周复查,如果空腹血总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有助于确诊胆汁淤积,同时,也应该测定转氨酶等,以便判断病情。由胆汁淤积带来的皮肤瘙痒多会在产后的24到48小时内消退,肝功能也可以产后4到6周恢复正常。
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进行医疗干预的目的是缓解瘙痒症状,降低血胆汁酸水平,改善肝功能,延长孕周,以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同时,也应该加强对胎儿的监测,如果出现胎动异常,则需要入院治疗。对胆汁淤积症目前采用的一线治疗药物是熊去氧胆酸,采用口服,治疗期为7到10天,如果效果不佳且没有明显副作用时,可能需要加大剂量并延长治疗期。对该种药物的评价,现多认为在妊娠中晚期应用,其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