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鉴定,就本身而言,无可厚非。亲子鉴定是科学发展后的一种技术,科学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对社会起到有利的一面,也可以反映着社会的阴暗面。
目前,又出现了产前亲子鉴定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社会的舆论也出现了各种见解。
有业内人士指出,产前亲子鉴定的出现,导致了与其相关的法律与伦理矛盾冲突显得越来越明显。在胎儿的生命权与准妈妈的知情权之间,很多时候显得很难权衡。
面对伦理冲突鉴定医生也很为难
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亲子鉴定的数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在浙江和广东等地,做鉴定的人数正以每年40%至50%的速度激增。
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不管鉴定申请人是抱着什么目的,最无辜的应该是肚子里的孩子了。
有业内人士说,虽然做亲子鉴定会有很多原因,但目前要求做产前亲子鉴定的,大部分是怀孕前不止与一个人有过性关系的女性,她们为了搞清孩子的真正父亲是谁,怀着孕就提出鉴定。
医生往往面临两个难题:
一是知情权,按道理,每个妈妈都有权利知道自己孩子的父亲是谁。虽然这对常人不是问题,但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和转型,这些摸不清状况的妈妈肯定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群体。
另一个就是生存权的问题,如果鉴定结果显示胎儿不是丈夫的,一个健健康康的生命很有可能就要被终止,这是大多数医生都不愿看到的。
对此,一位法律界人士认为,首先要认识到亲子鉴定是一种生命科学、是一种进步。其次,亲子鉴定体现的是知情权,它的目的在于解决家庭的矛盾危机,消除家庭之间的疑虑,而并非“忠贞”的杀手。现在人与人之间交往频率在不断增高,可能要求做鉴定的人会越来越多,应以平常心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