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残联统计,全国约有听力残疾人2700万人左右,防聋治聋仍然任重而道远。导致听力损失的原因分为先天性原因和后天性原因。先天性耳聋主要由遗传基因因素、母体妊娠分娩过程中异常致胎儿受伤、孕妇孕期使用氨基糖苷类具有耳毒性药物、孕妇妊娠期患有淋病或梅毒导致病原体浸润胎盘累及胎儿听觉系统等因素所导致。后天性听力损失的原因也有很多,以下几个最为常见。
1.慢性中耳炎
中耳感染产生的分泌物会堵塞耳道,甚至腐蚀耳膜导致听力下降,由于一开始不明显,有时候容易被忽略。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逐渐出现听力丧失。
2.噪音性耳聋
噪声性听力损失主要是因为长期、慢性的噪声接触,导致耳蜗的毛细胞被损伤、破坏。这类噪声通常超过85~90dB强度,对耳蜗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噪音性耳聋常发生在噪声环境。
3.药物性耳聋
多见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等,药物中毒与机体的易感性有密切关系。耳毒性听力损失为双侧性,多伴有耳鸣。
4.传染病源性耳聋
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脑膜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耳带状疱疹、伤寒等均可损伤内耳而引起轻重不同的感音神经性聋。
5.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多是由于听觉神经系统的自然退化,这是因为听神经的结构变化导致基本的传导功能逐渐受损。其次是慢性病的影响,基础疾病可致听力下降,多因老年血管硬化、骨质增生等。
后天性听力损失的原因太多了,在平常生活中除了早预防,遇到听力下降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判断听力下降的具体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有必要需及时验配助听器来避免听力进一步下降。